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青溪:我生来性格直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干不来溜须拍马的勾当。我妈总对我唠叨:“夸人不少你一块肉,俗话说‘夸死人不偿命’,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年轻时的我无知又气盛混淆了鼓励赞美和溜须拍马的区别,对妈妈的话根本不理解,总是不懂事地从鼻子里哼个气,满脸的不屑一顾。
在加拿大的这些年,我可见识了当地人的“夸人功夫”,也领略到“夸人”的神奇效果。我现在说话越来越顾及到他人感受,常“穿上别人的鞋子”(加拿大人日常最爱讲的话之一,我故意直译),就是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事情。在同事朋友的耳闻目染下,说积极鼓励的话竟然成了我说话的方式,以至中学的同学在微群里说:“你还听她讲过谁的坏话?”偶尔我也会被中国学生夸作“会说话”,连我自己都很开心。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听加拿大人讲话真让人耳根子舒服。我教育局同事薇薇安是个性情特别温和沉稳的人,从来不一惊一乍的。我们工作上只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有接触,关系谈不上特别“亲密”,但相处起来倒是“无间”,她的“共情”能力尤其是对人的鼓励,总让人看到存在的价值及独特性。譬如,我跟她讲我这个人不喜欢在工作中做决定。”她立刻说:“但你可以给领导建议和意见,如果让你做决定你也做得出。”短短两句话,却一方面肯定了我持守自己的本职不越权的工作原则,一方面又指出我有做决定的能力这个事实,让我更喜爱自己的工作。
日过一日,我感受到“夸人”不仅仅是一种说话方式和习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更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一种好办法,夸奖是他们心中的渴望,是激发他们自律行为,自我认知的动力。加拿大老师一直注重教导学生如何说话。譬如,说话要尊重人,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说伤人的话,最重要是要说鼓励夸奖的话。在课堂上,我常听加拿大孩子讲:“我做了...,我知道这不是最好的,但这我做的,并且是好用的。”老师立刻补语:“事实上,你做得很棒了,我们不需要太花哨的东西,不是吗?”孩子也会肯定地再来一句:“是的,我做到了!”
我曾听一位华人女友的儿子抱怨他妈妈从来都觉得他做得不够好。他无可奈何地说:“不管怎么努力,总不能让妈妈满意。”他对自己很失望,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其实,我想不论怎么做,他都达不到妈妈要求的。因为“严厉要求”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振振有词告诉孩子:“你已经这么好,还要我告诉你吗?我告诉你’好‘有什么用呢?只有把你的缺点讲出来,才能帮助你进步。我批评你,才是真正对你好。”没错,我同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步,却不敢说它是前进的动力。
相反,这种“为了孩子好”的初衷正是对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的严重打击,让孩子灰心失望。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更多来自于他们的主观感受,他们“觉得”,比他们“听到”对他们影响更大。告诉孩子ta的‘好’,可以让ta更好。
加拿大的教育和我们中国式教育在这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老师总是鼓励,哪怕在我们大人看来完全不值得一提的东西,老师也瞪大眼睛,一脸惊喜的表情,仿佛ta见到了世界奇迹一样。加拿大家长更是从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而且和我们中国“不当着人家面夸自己孩子”的习俗截然相反,不仅夸自家娃,还让你也跟着夸;不仅当着娃的面夸,娃不在场也一个劲儿地夸。
这样一来,孩子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您别以为家长和老师是在愚弄孩子,其实在这种最简单的夸奖中,孩子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快乐。长大后,他们一定知道自己不是最棒的,但他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最一个做最好的自己,至少,他可以是快乐的,他是懂得感恩和珍赏的。
我觉得西人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夸奖做法蛮值得我们华人家长学习的。我们平常可以多看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鼓励和夸奖。孩子的心是单纯却敏感的,他们会从爸妈一个眼神读出你的好恶,会从一个简单的微笑读出你的肯定,会从一个轻抚读出你的爱意。
这时,我想起我妈常说的“夸死人不偿命”的俗话来,不妨让我们来学学人家加拿大人式的“夸死人不偿命”,让我们变得更快乐吧!
青溪,中生代老移民,曾先后定居于多伦多,渥太华,温哥华,熟知并习惯当地的生活,对加拿大真情实况、对旅加中国大陆移民群体有生动、接地气的了解,现为兰里某公立高中国际留学生部助教,中国国内多家媒体撰稿人,专栏作者,致力于向中文读者介绍加拿大文化教育传统习俗、政策制度等等。“把我所知道的加拿大介绍给更多新朋老友”是其最大心愿。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刚刚!拜登发表总统式讲话!这国总理却祝贺川普 | ||
2020-11-04 |
选战史上诞生最大赌注 神秘商人砸500万押川普赢 | ||
2020-11-04 |
新增425例!BC疫情冲破天际 列治文校园疫情爆炸 | ||
2020-11-05 |
疫情下的修行,寄身于温哥华最南端小镇 | ||
2020-11-04 |
温哥华街头,那些恍若时空穿梭的瞬间 | ||
2020-11-03 |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18.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