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庄沈文
儿子自参加工作以来,公司内部几经改组,部门主管也如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新人换旧人。这不,最近儿子所在的部门又是“城头变换大王旗”。
上个周末儿子回家,我和妻子关切地询问他,最近工作有什么变化吗?儿子说,没有,还是一如既往做我的专业工作。我和妻子总有些杞人忧天,担心部门主管的不断更换,会对涉世不深、职场经历尚浅的儿子造成某种不利影响。一听儿子说部门主管的更迭并未“殃及池鱼”,我和妻子便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随后,我才想起问儿子,此次新任的部门主管又是何方神仙?是内部精英,还是远来的和尚?儿子回答:“是从集团公司兼并的一家英国公司调过来的,就像你过去描述你们单位一样,外村的和尚好念经。”
我一时语塞,立刻意识到这是儿子中文逐渐退化的又一个佐证。我怎么可能说过“外村的和尚好念经”如此误下一代的话?其实,儿子所说的真实场景是:我在国内从事专业工作时,单位领导变动频频,而且极少内部诞生,大多是一纸调令从外部门而来,有的甚至竟是跨山隔海的非专业人士。为此,我曾对妻子感叹说,看来还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料,移居海外多年后,儿子竟将这句俗语给“改编”了。
从回忆中走出,我对儿子说:应该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儿子很谦虚接受纠正,连说,对,对,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儿子移居到温哥华前,虽在国内尚未完成初中学业,但中文已具有一定程度,少年轻狂的他,一度曾萌生过作家梦。移居到温哥华后,我和妻子都不太担心儿子的中文,而是担心他的英文。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今,我们的担心却是乾坤大反转。经历在海外念高中、上大学、做专业工作,儿子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日臻成熟,若不是偶尔在办公室用中文与我们通话“暴露”了真实身份,许多同事还以为他是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与此相反,由于日常学习、工作中没有了中文的氛围,仅限于朋友、家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家长里短,儿子的中文不但未能维持原有水平,反而逐渐退化,特别对一些成语、俚语、俗语的运用,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
记得儿子刚工作时,妻子曾劝导儿子挣钱了不能像大多数西人那样,挣多少花多少, 变成“月光族”,或“超前消费一族”。妻子的话音未落,儿子便抢过话茬说,我知道你想告诉我花钱不能大手大脚,“有钱用在刀尖上”。儿子的话令妻子当时一愣,我立马帮他圆场道:“有钱用在刀刃上”。儿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急忙纠正。这时儿子的中文已经显露出退化的端倪。
后来,妻子 跟一个朋友谈及此事,朋友当时笑得差点岔了气,边笑边说,你儿子太有意思了,“有钱用在刀尖上”也很形象吗!可是,语言是大众约定俗成的,不可能由个人随意改变的。 笑过之余,我们依然摆脱不了下一代所面临的尴尬。
儿子的情况并非个例。公司有一同事的孩子跟我儿子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也是在国内上过初中才到温哥华。有一年夏天,这位同事的孩子利用暑假回国探亲。一天,他到银行办事,结果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尴尬,因为办公人员要他首先填写一个表格。出国十多年,他对有些中文字早已忘到爪哇岛了,更别说提笔书写。
看着面前的那张中文表格,他只能长长地发呆,感到很无奈 。站在后面的人们不耐烦了,催促他快点,他不得不红着脸求身边的一个叔叔帮忙填表。等办完事走出人群,他听到后面一位大妈挖苦他,看似精明的一个小伙子,其实文盲一个,连一张表格都不会填。那时,他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文化传承是许多海外华人的一个共同愿望 。作为海外华人,许多人坚信,只有文化的传承才能使自己不会有失根的感觉。我们经常听到华人朋友教育其孩子说,不管你如何把自己当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但在很多人眼里,你永远是一个中国人。为此,许多华人纷纷将自己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统称为CBC)送到当地的中文学校,期望全面培养和提高孩子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我们在重视CBC一代中文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非CBC一代所面临中文水平逐渐退化的尴尬。这正应当引起我们华人的关注和重视。
中文系本科毕业,曾在国内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十多年,编审职称。移居温哥华后,虽远离为他人做嫁的本行,仍时而喜欢在键盘上敲点文字,作品散见于北美媒体。
突发:又一国叫停莫德纳!网友:都打完第三针了 | ||
2021-11-10 |
BLM下战书:要“血洗纽约市”!会有暴乱火灾… | ||
2021-11-12 |
寒流贯穿加拿大:超级暴风雪+超强降雨同时来袭 | ||
2021-11-12 |
快查银行卡!Costco出大事儿,POS机被装盗卡器 | ||
2021-11-13 |
反弹:加拿大9省病例激增!这里重进紧急状态 | ||
2021-11-13 |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1.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