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杰瑞综合报道:加拿大作为移民大国,非常注意族裔平等、平权,这一点一直是加拿大人引以为傲的。日常人际交往中,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也很少有感觉被歧视。可是不能忽视的是,各种族裔的待遇差异和“隐形天花板”还是客观存在。
比如,在加拿大收入是受到肤色影响的,尤其是“三代以上的白人”,他们的学历水平远低于华裔移民第二代,但收入却可以跟受高等教育的华裔“移二代”差不多。
最近,两位华人研究院撰写了一份报告,题为《代际教育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表现:加拿大第二代移民中的差异》,在分析了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后,报告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代际教育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表现:加拿大第二代移民中的差异》是由陈文浩(Wen-Hao Chen,译音)和侯峰(Feng Hou,译音)两位华人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论文报告。
报告探讨了第二代移民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差异,重点关注两个重要的人生历程转变:教育程度的代际进步以及教育程度和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
报告根据移民部去年发布“移民子女教育与就业成果”,发现加拿大移民第二代在教育程度和经济社会地位上,相比于欧洲、美国及澳洲移民第二代更为成功。其中加拿大华裔移民第二代表现尤为突出。该报告证明了从重视教育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引进移民,导致加拿大移民制度比欧洲国家更成功。
报告比较了不同族裔移民子女在教育的表现,发现第二代华裔、南亚裔和日裔加拿大人在教育方面经历了相当大的代际改善,并且实现了很高的大学毕业率。
然而,他们优越的教育优势,以及他们在高技能职业中的高度集中,似乎并没有带来比三代以上本土白人更高的收入。白人与其他有色人种少数群体相比,他们在高技能工作岗位上的比率,并不是特别高,但他们是年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黑人及拉美裔子女经济表现最差,中国移民子女表现最好”。虽然移民第一代的收入远不如本地白人,而且差距极大,但移民子女的收入平均已与本地出生加拿大人所生下的子女一样好,甚至超越本地人的子女。
当然,报告有一定局限性,报告分析仅限于2016年25至44岁的个人。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第二代加拿大人约有550万。
不过,华人移民家庭教育投入产出比与白人相比更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华人家长挤破头把子女送进名校、送进大学,但子女的收入却和没学历的白人差不多。
在加拿大,读书是不是“无用”?
网友说: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拿了大学文凭或者做一份技术工作,在加拿大可能都不够一个餐厅服务生赚得多。
在有小费文化的加拿大,按理来说,给不给小费,给多少,自主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加拿大的服务业开始认为小费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前阵子,温哥华一位网友在Reddit上发帖,说他去到温哥华的一个liquor store买酒,在结账时,柜台居然要求他要支付小费!划重点,是要求,而且这一要求让他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酒水超市买酒还要支付小费?下一步是不是以后超市买菜也要支付小费?”这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出如此愤怒的抱怨。
其实,不仅仅是在温哥华。在加拿大其他地方,离谱的小费简直屡见不鲜。此前就有过类似的报道。比如——
曾经在卡尔加里的一个餐厅里,总共才12刀的消费,客人居然撒出1000加币的大额小费,服务员当时都震惊了;
渥太华还曾经发生过客人消费2900多刀,最后给了1万刀天价小费的情况……
出手阔绰的人向服务生狂砸小费,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然而,风向越来越不对,在加拿大,“小费现象”越来越演化成了一种不正常的消费生态。
最近National Post 一篇报道让人惊讶,报道说,由于老百姓爱给小费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消费习惯,在加拿大的服务员动辄一年可以赚到10万加币!而且还是税后的!
为什么餐厅服务生可以年赚10万那么多?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Ada McAdams说,她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小费影响的调查,在调查中,她发现,平均下来,加拿大的餐饮业服务员一小时可以挣到30加币!这使得服务员岗位成为加拿大不需要大学学历的最能赚钱工作之一!
其实,小费并非加拿大的专利。临近的美国也有给小费的习惯。美国顾客往往喜欢给服务员非常高的小费,然而美国服务生的薪水大多只有2刀每小时,服务员必须要靠小费过日子,所以小费往往就拿得高。
但是加拿大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加拿大服务员的薪水有法律保护,不能低于最低时薪标准。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加上高额的小费,难怪可以年赚10万。
BC货运中断遥遥无期!货全空、路全毁、限购开启 | ||
2021-11-18 |
突发!72小时内短期旅行 返加无需核酸阴性检测 | ||
2021-11-17 |
卖血集团骇人听闻!5中国青年血被活活抽干惨死 | ||
2021-11-17 |
神速!加拿大明将批准5至11岁儿童接种辉瑞疫苗 | ||
2021-11-18 |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1.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