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温哥华有这样一群匿名者在行动
2020-04-25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朱敏怡

  时间倒转几个月,回到2020年一月一日。相信那个时候,大家都带着对新年的期盼,聆听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彼此互相祝福,笑容里饱含着对新年的憧憬和畅想。

  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瘟疫悄然而至,从东到西,横扫全球,它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战兢,慌乱,无助充斥着整个地球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不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也不是维持整个城市运作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去帮助那些在疫情中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就叫-----志愿者。

  温哥华也有这样一群可敬的“逆行者”。国内疫情初期,有很多移民陆陆续续从国内返回温哥华。刚开始政府虽然没有强制要求14天隔离,但是大多数从国内来的朋友都愿意自我隔离14天。可是从接机到隔离期,他们该如何应对,他们的生活如何解决?这时候,以群主LiLi牵头成立了一个隔离接机群,一帮志愿者一呼即应,开始以隔离接机来帮助从国内来温哥华的朋友。群主统筹安排,一群人白天接机服务,到处宣传负压车以及负压房,帮助隔离的人们安全在家进行隔离;另外一群志愿者如Sanshy,Jenny等常常日夜颠倒,负责解答国内即将回温哥华的群友们的各种提问。有些志愿者还主动帮助在居家隔离期间的同胞们采购各种生活必需品,真可谓周到而细致。

Capture.PNG

Capture.PNG

自制负压房

  随着中国疫情的控制,回到温哥华的华人越来越少,而本地的疫情却越来越严重。于是这群志愿者将帮助的重心,从接机服务转到防疫居家养老互助中。

  温哥华的养老院一直都是疫情的高风险区,如何帮助养老院能在疫情中减少不必要的感染,就成为志愿者们转战的方向之一。

  众所周知,随着疫情在温哥华的蔓延,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越来越短缺。刚开始的时候养老院里的护工们都没有基本的防护,他们直接面对老人家,传染和被传染的风险就相当高。最早的北温Lynn Valley care养老院爆发的新冠感染,开始就是一个护理人员感染了,进而导致在整个养老院的传播蔓延。

Capture.PNG

  这个防疫互助小组在群主的倡导下,尽己所能地到处筹措防疫的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冒着风险送往养老院。这些防疫物资在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减少长者被感染的风险。而对于那些在疫情中居家不能外出采购的老人家,志愿者们就主动和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帮助他们采购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等。

  因为全球疫情的扩散,全球的防疫物资的供应产生了很大的缺口,看到温哥华各个医院和养老院的医护人员防疫物质的紧缺,让志愿者们非常地揪心。他们调动一切可运用的资源,想帮助一线的医护人员筹措医疗物资,但是这个时候有医院的护士告诉他们,本地的医疗物质都需要医院统一采购,而且要求非常严格,一般的自筹物资很难达到医院的标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志愿者们决定从其他方面去给予一线的医护人员帮助和支持。

  有些医护人员告诉志愿者,她们上班戴的一次性的帽子非常不透气,特别是那些在急诊或者重症监护面对新冠病人的医护人员,常常一天十几个小时佩戴这种一次性的帽子,一天下来满头大汗,有时候汗水会从帽檐处滴在隔离衣上,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大。因为这个启发,大家萌生了为医护人员做透气可洗的棉质帽子的想法,切实地去帮助一线医护的需求。

  在群主LiLi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把互助的焦点从采购防疫物资向自制棉质透气防疫帽转移。义工群里并不是很多人会做缝纫活,于是大家运用各个渠道去寻找专业的技术支持者,找缝纫机资源,找布料,找针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制作帽子的行列里来,有专业裁缝人员,有各行各业在职人员,有居家全职妈妈们,更有一线上班的医护人员。大家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分工:有些负责裁剪,有些负责制作,有些负责提供布料,有些负责采购缝纫线和扣子,有些负责开车运送布料和收取做好的帽子,再根据志愿者所住的城市,兰利和南素里又组成了小群,这样更方便大家的收取和交接……帽子做出来后,再根据护士佩戴后的体验和建议,不断地去完善制作的模板,做到方便,透气和佩戴舒适。

Capture.PNG

Capture.PNG

  做好的帽子目前已经送到对接的医院和养老院的医护人员手里,当这些医护人员欣喜若狂地戴上志愿者们自制的帽子表达感谢的时候,志愿者们倍受鼓励。广受好评的自制帽子确实帮助了医护人员解决了汗水滴落可能引起的感染问题,以及长时间戴口罩导致的耳朵疼痛问题。目前这项活动仍然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也有更多地人参与到其中,她们将为更多在等待这种自制棉质帽子的医护人员赶制更多的帽子。

Capture.PNG

Capture.PNG

  病魔无情,人有情。在这无形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热心的,温暖的爱心人士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奔跑,用他们的热情和使命感在为社会默默地做着贡献。他们不求军功章上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只是用无愧的良心在为社会尽己之力。也许疫情过后,他们会悄悄地消失在城市的边缘,没有人记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但是,这个城市会记住他们匆匆的身影,每一条走过的街道会记住他们忙绿的背影,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舞台,一样精彩。这个社会因为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志愿者而变得更加温情和有爱。

热门文章
这种情况快打911!大温壮男接种疫苗后奄奄一息
2021-05-15
加拿大正式讨论重开边界 这个夏天真能逛吃吗?
2021-05-15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1.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