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Grace
这座城中有许多同我一样的新移民,半道出家,讲着有限的英文,试图扎根于此。柴米油盐,接接送送,忙碌于细微的小事,丈夫与孩子之间,平淡地度过一日又一日,这其中的单调与无成就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和不能接受的。
好山好水的温哥华,说话轻声细语,做事慢条斯理,生活节奏慢得超出人想象,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快得出奇,完全不符合这里的style。效率频率极高的沟通怎么也慢不下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从在温哥华吃饭说起,因为陌生而感觉这座城很大,但网络总能将人联系到一起,让人又感觉世界很小。不熟悉的人只要找个理由就可以约饭聊天,完全不感觉唐突,感叹现在人超高的社交能力,见面就能聊,吃饭就是朋友。一顿饭2个小时左右,不长不短的时间,足以大致了解对方并且获取自己所需信息(这才是关键,约饭的目的)。几句礼貌的寒暄开场,无需过度,就可直奔主题,你问我答的Q&A环节,回答完毕后,虽不一定“再见”,但必须互加微信,谁还在乎是否能再见面,只要能在网络上保持联系,以这种形式继续“沟通”,足矣。然后利索的道别,各奔东西。
这就是快餐式的沟通,追求效率,信息量极大,无暇思考与聆听。该说的,不该说的,先一吐而快,搞热气氛,听起来很能聊,很牛逼,很厉害,这样的饭局是不是常常出现在生活中?
吃饭聊天本来没毛病,吃的开心聊得愉快,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哪里?聊得挺多,是真是假,说得清楚吗?说出真心想说的话了吗?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了吗?真诚、真心、真实吗?细琢磨一下,一顿盛宴顿时降级为填饱肚皮的快餐,毫无营养的感觉。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世界各地的人们活得好像都一样!Media传播的新闻报道都是一片倒,主导着人们的话题与思维导向。通过各大网络媒体,人们展现着各自生活的精彩,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些内容代表着这一时期所谓的“幸福标准”,获得大众的追捧。周围的人都在努力效仿,去一样的地方旅行,吃一样的餐厅,背一样的包包,晒一样的幸福。分秒之间,不断地更新,津津乐道地接受彼此形式上的称赞,心灵上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人,再也无需见面交谈,点个赞,留个言,沟通完毕。
这样生活有意思吗?快餐式的沟通是不是已经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曾听人说:“充实的对谈就像振奋精神的黑咖啡,容易让人难以成眠。”那么,网络上的沟通就如上瘾的酒精,让人深陷,无法自拔。一旦享受过别人称赞后的喜悦,就不想失去,就想获得更多。为此只能不知疲倦地不停更新,一条、十条、甚至百条,直至获得更多的点击率与like,证明自己活得超棒。这些内容里,有多高真实性,没人深究,因为下一秒就会亮起红点,提示你内容又被更新啦,快去看看吧。
过度的网络沟通收获的快乐会让人上瘾,毒瘾发作后就需用更夸张更空洞的沟通获取加倍的兴奋与满足。
最近看了一部挺有意思的韩国电影,讲述一群高中同学,在一次聚会时大家提议玩一个手机的游戏。每个人交出手机放在桌上,这段时间内,手机里收到的任何内容都不能保密,必须与大家分享。一场游戏,这群人都被手机里的内容一一出卖,丑态百出,暴露不为人知的一面。相识多年的老同学不过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真真正正沟通过吗?为什么话语背后隐藏了如此多的秘密?
片尾,电影讲了一句让人难忘的话:“每个人都有三种人生:对外的人生,个人的人生,及隐蔽的人生。”
请好好沟通吧,就算慢点,也没关系。活到这把年纪,生活慢点儿也挺好,给自己留点儿空间,把日子过得细水长流,如同一杯缓缓冒着热气的茶,静静地捧在手中,吹一吹,品一品,微苦带点儿甜,回味生活的滋味。如果想说,就好好说话,如果不想,就保持沉默。说想说的话,才能收获真心。
Grace: 土生土长却没有浓重京腔儿的北京姑娘。爱听音乐、爱吃美食、爱练瑜伽。在温村的蓝天白云下,总喜欢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分享这里的美好一切。好静,话不多,淡淡的恰到好处。钟爱低调优美的大提琴,醇厚动人的音色彻底打动人心。最懂的人是自己,不愿辜负自己,所以一直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