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ZZ
要不要换护照呢?每个移民到了一个时期,都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本来这不该是个问题才对,对于前几代移民来说,为什么抛家舍业,不就是为了换这本护照,但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却开始产生困扰。
移民的状况又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呢?不过就是“老家”变得财大气粗起来。
老家依然拥挤“粗鄙”,移民前赴后继迁徙新世界,就为图一个“文明”清静。但当老家的“粗鄙”闪着金灿灿的暴发光环,就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放弃了。跟很多做“候鸟”的老移民不同,新“候鸟”未必是因为职业文化等原因未能完全融入新世界,不得已在两个世界飞来飞去,更多人是老家那里有许多不能舍弃的东西。
现在流行一句话,活在2020,就是被逼着来见证历史。
全世界大流行的疫情,让整个世界天翻地覆,农历新年时中国抗疫时的艰苦悲绝,作为远在他乡的我们还是个旁观者,转眼间开始了欧美的抗疫下半场,华人瞠目结舌,心道一个惨,怎么感觉撑了一个全场!上半场下半场哪个都没拉下。
等众人觉得西方世界脆弱的医疗体系和应对疫情的佛系态度不能再支撑生而为人的安全感时,老家的抗疫成功模式一下成了安全的港湾。
结果在这个风潮中赶回“老家”的人,发现被亲人区别对待,一本护照被三六九等。
据说为了应对来自“自己人”的境外输入病例,国内专门重申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华裔”的定义。
有中国护照又同时持有他国长久居留权的,叫华侨;原中国公民但已加入外国国籍的,这叫海外华人;而出生在海外出生时就拥有外籍的华侨华人子女,那叫华裔……
分这个有什么意义?这次为应对新冠疫情,国家承包了所有国民的治疗费用,不是突然间把你当外人了,而是关乎到实打实的money——事实就是这么庸俗。
很多人这种时候跑回国,当然并不只是信赖国内抗疫成功经验和医疗能力,肯定有小部分的人是冲着这“便宜”来的,结果回到老家,发现因为一本护照被当了“外人”,抹杀了几十年从小成长的故土印记,堂堂大国还要跟自己的孩子收钱!
委屈。
如果把这当作商业营销的案例,这一事件对中国护照含金量的宣传效果,可远远大过几部《战狼》。
微博上,本当被人艳羡的定居美国换了绿卡的精英人士,现在被国内封在国门中的老家人大肆嘲讽,当初换护照的时候怎么没见你犹豫!
真是让人想不到的反转大剧。2020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不过相对于风口浪尖上的中美舆论战,加拿大凭借三千多万人口的地广人稀优势,和“正常”发达国家都拥有的全民医疗,华裔移民们心态太算平稳。
只是经过这次颠倒世界的疫情之后,会有更多新移民在换护照的时候,又多了各种心思,更难平衡抉择吧。
其实我以为,道理很简单,做一个选择时我们不能跟着风向走,老祖宗教导过我们:世事纷扰,回归本心,方可明见。移民要选择的是什么?不是一本简单用个人利益衡量的护照,而是“价值观”。
你选择这个国家,归根结底选择的是价值观,一旦选择并认同它的价值观,就要尊重并坚守,方可成为“选择”。
加拿大平时里的好,并不能被一次应对疫情的方式与国内的不同,而被全然颠覆,政府还是那个政府,慢悠悠但还算靠谱的一套体制还在正常运作。这里不可能像中国这样一个有悠久的集体主义土壤的大国一样执行严苛的戒严令,就像这里不会强迫每个人都戴上口罩。
在中国抗疫期间,你未曾做过那个被禁闭在家一月余的个体,未曾体会到以个人自由的牺牲换来集体的胜利,此时却因为忽然对西方“太自由”丧失了安全感,去投奔老家,不被嫌弃才怪。
选择一个价值观,并尊重它的体现,就是人有所坚守,不会唯个人利益为重的游走。
其实不管是选择加拿大还是中国,一旦认同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在某些时候个人利益都要为社区和他人的利益作出让步,这是我们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会的本质所在。
在中国,每个个体为了集体要做出必须的牺牲,这是大国的纪律;在加拿大我们一样要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为邻里、社区,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做出负责任的行动。
所以回到题目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换护照呢?
相信度过这个2020,每个人都会有新的答案。
骑墙派,到底是选择不换的吧:中国护照加枫叶卡,两边都当是国民自己人入境。有事好说,好说。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