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Melody
从4街陈生的超市下班,刚好是这座城市最曼妙的模样。下午三点光景,日头正旺,Kitslano海滩从十字路口的坡顶俯视,纵深到海洋深处。戴墨镜的老妪,粼粼波光反射在她的镜片上,穿背心的少女,抱着滑板如夏日娇艳的玫瑰,鲜花簇拥的咖啡店,顶部载小船的休旅车,还有堆满本地水果的农场超市。除了层层叠叠的口罩,似乎并无错过夏末初秋的美好。从列治文租住的房子搬到了温哥华校园里的家,自然环境的些许改动就好像手指触摸到琴键,曲目连篇。最常想起亦舒笔下总有个叫“家明”的少爷,开着“宾士”游车河。总有个家世良好的女主角,轻轻松松的就读书去了。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在4街吧。
陈生是我拿到工签后的第一任老板。只闻其声时就透过电话听出他的厚道和正向,见工当天见我刚从海边玩船结束,粘着沙子匆忙赶去。他问我怕不怕辛苦?能上几天班? 我说不怕,几天都“得”。小时工资的多少在学习粤语,了解当地生活,重启久违的打卡工作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于是当晚就收到了排班短信。一夜无梦。
带我ON JOB TRAINNING的正是陈太。和我妈妈年龄一般,力气惊人,做事麻利,要求颇高,意志坚强,像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5点,始终斗志昂扬,目光如炬。我自然不敢怠慢,尽管连蔬菜都有众多不识,更不消说鹰嘴豆泥,香料余余,但为力求跟上她的节奏,喝水如厕一并跳过。他们看我勤力,自然待遇有加,对未来的描绘,眼下的收入,以及超市学习的缜密计划。
陈生是香港移民,二十多年前带着勇闯北美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执拗和他风雨同舟的太太。在我生活的半径内,是很少看到如此高契合的夫唱妇随的。举家迁移后做好帮人做苦力的打算,在辛劳的零工中找寻生意的契机。不问时薪,不问劳烦,从货车司机开辟了农场超市的事业。他的店铺此前一直开在北温,客满盈门后又在西温的好市口找了沿街门面。尽管位置就在safeway对面,但是每天从开张即有熟客等候,西人占到百分之95。观其原因,陈生的店更像连接社区的情感纽带,“HI,MY FRIEND! HOW ARE YOU?” 简短的问候里种植着记忆密码。这很像小时候我们弄堂口的点心店,即使时代变迁,新生食肆层出不穷,弄堂口的那家总是饱含着回味和情谊的。
我问陈太如此坚强是天生亦或是锤炼?她边挑拣刚送来的草莓边说:我排行老二,下面还有六个弟妹。生活造就而已。再问,移民初期如此辛苦,有无落眼泪?她答,“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努力定会有回报的,你的信念会带你去到想去的地方。”说罢,赶紧又从包里拿出自家种植的薄荷叶包装起来。
超市不大,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生鲜果蔬都是经过我们手工严格筛检,清洗和包装。下班后再带上一摞未曾尝过的西洋菜,例如带叶子的红葱头,俄罗斯大蒜,欧洲黄金菜兴冲冲回家实验。陈生借励志的书给我阅读,用粤语的“鸡汤”喂养员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也把他充满敬畏的果蔬生鲜带到居住的社区分享给邻居们。
敲击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结束了超市打工的历程。下班后也有充沛的时间直奔海滩,租一艘皮划艇,饮醉黄昏。陈生与陈太在我看来都是贵人,他们教我两件事:精益求精和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点拨仕途遇事平事不同,他们比较像是暗夜里点亮方向的灯塔。在混沌虚无,又或许忘记来温哥华初心的当下,重新拾起坚持的士气。
回家前再买了一袋意大利ZUCCHINI。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