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庄沈文
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刚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说,他快要升格为爷爷辈了,因为孙子快要出生了。朋友那种对自己在移居国即将有了隔代且辈份晋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多年的努力,朋友的儿子不但学有所成,在温哥华成了家,而且下一代即将诞生了。海二代在移居地开花结果,迎来了又一代,怎能不令做父亲的朋友兴奋异常。朋友还向我透露,他正在苦思冥想,如何给孙子起个满意的中文名呢。兴奋之余,朋友似乎感到自己肩上担子庄严而重大。
最近再次邂逅这位朋友,谈话间顺便问起给隔代取名敲定了没有,目前还是准爷爷的他竟一脸苦笑,他欲言又止,但出于礼貌还是开口说道,现在看来,敲定也没有用了。我有点纳闷地问道,为何,难道是你敲定的中文名并没有通过儿子的审查?朋友说,才明确知道儿子要给在这里出生的下一代取个英文名作为官方名字,而非中文名,以免遭受歧视。对此,他表示自己不说有点蒙圈,也是始料不及。最后他还自嘲地反问一句,你说忙活半天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给隔代取中文名未果,朋友离开时,脸上似乎还写着无奈、失落和惆怅。
在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看来,为人取名字是一种轻便的,小规模的创造。她举例说,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六月的池塘的颜色。但即使如此,张爱玲还是认为,无论如何,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个的印象的。因此取名是一种创造。
时代不同了,朋友不可能像旧时代的祖父那样拥有绝对的权威,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朋友煞费苦心地给隔代取名字,岂料,他为此所付出的创造毫无价值不说,甚至连参考的价值也没有,因为儿子决意已定,那就是给新生儿取英文名,而弃用中文名。
朋友说,为隔代取名自己付出多少创造也心甘情愿,只是对儿子弃用中文名的决定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姓名。名字作为一个人的符号也好,称呼也罢,往往承载着家族、文化甚至时代的烙印。因此,华人大多重视给孩子取名字,不但追求好听,还要寓意深远,含义深刻。
既然我们华人如此重视给孩子取名字,那么,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官方名字究竟取中文名还是英文名好?对此,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外来族裔,有些华人父母仍然照例给自己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赋予中文名作为其官方名字。但中文名的拼音让许多西人不但读起来有些困难,而且发音也不甚准确,据说,有的孩子因此有点厌烦自己的中文名,央求父母给自己更名。于是,为便于交流沟通,有些华人父母又给孩子另外起了个英文名。
有些华人父母为避免中文名作为官方名字所带来的不便及被人歧视,入乡随俗,直接将中文名抛到九霄云外,干脆给自己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起个英文名作为官方名字。有的华人父母或许实在不忍心将中文名完全抛弃,只好降格以求,英文名还是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官方名字,附加中文名作为middle name。 这看似中文名被赋予了合法地位,但可惜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
还有些华人父母挖空心思给自己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取个两全其美的名字,就是利用官方名字英文名的谐音衍生或对应一个中文名,二者相辅相成,如影随形,叫其英文名就会联想起中文名,反之亦然。能给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取这样两全其美的名字当然最好不过了,只是既要顾及英文名与中文名二者的谐音,又要兼顾二者的寓义,如此取名难度不小,足以考验父母的智慧。
作为华人父母如何给自己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取名都无可厚非,但出发点应该端正。虽然曾有调查表明,姓名为亚裔的求职者包括华裔在内,他们在寻找工作时获得面试的几率要比白种人姓名的求职者少许多,但弃用中文名恐怕还是无济于事。作为纯正华裔下一代即使取了个英文名,姓氏还是改不了,依然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想靠取英文名改变求职中那种不公正的状况,意义不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华人父母,不论给在加国出生的移民下一代如何取名,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发色和面孔,引导其坦然面对自己的种族身份,努力提高自我,不断增强知识和各种技能才是根本。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