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与孩子 沉迷或陪伴?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2022-06-30 09:30:22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Grace

  我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他与网络游戏的故事要从一年前说起,短短一年多,我强烈感受到玩游戏将是一个无穷无尽的ING进行时!作为家长,我很焦虑,也很慌乱,除了儿子家里其他成员都不爱玩游戏,在网络游戏的教育上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与游戏的关系是什么?孩子玩游戏是沉迷,不务正业?还是游戏陪伴孩子成长,发掘无限可能?

  我,土生土长中国人,从小就不爱打电动,性格使然,不喜欢竞争,屡战屡败后更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没面子,所以我的人生没有游戏。

  而我的孩子,土生土长加拿大人,很小的时候班里就有同学开始打游戏,耳濡目染,游戏对他一点儿也不陌生。

  三年级以前他不打游戏,不是他不想,是我不让。我不玩所以孩子也不可以玩;我对游的一无所知造成与生俱来的对游戏的抗拒与偏见。玩游戏这件事儿上,我以为我“赢”了。

  孩子天生就是玩家。

  疫情发生后,孩子们在家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日俱增,做为父母也很无奈束手无措,让孩子玩网络游戏打发时间不光是孩子也是家长的“需求”。家长忙的时候只能无奈地选择把iPad,iPhone塞给孩子,让他们去网上冲浪,进入虚拟的世界探险,他们开始喜欢上和朋友在网上相约Play Date。这种“网络play date”已经变成孩子们之间很普遍的社交方式,就算到现在也是。

  我理解,孩子需要朋友。他小的时候问我下载Minecraft,我坚决反对,他也没多说什么,就去玩别的了。渐渐长大,他看到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在玩,他无法加入,很失落,回到家沮丧地对我说:“我在班里没有朋友,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游戏的人”。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事实,一定还有其他小朋友也不玩游戏。但无论如何,我不想和他争辩。他不开心,他不能玩游戏妨碍了去交朋友,这是事实。望着他伤心的眼神,我的心底开始动摇了。再到后来,我允许了他下载游戏,Minecraft,Roblox,Nintendo Switch, 接踵而至,他也加入了小朋友的“游戏圈”。现在的他回到家会兴奋的说:“妈妈,今天下午五点某某约我有一起玩Minecraft!” 他胖嘟嘟的小脸满是笑容,眼神闪闪发光,让我明白这种快乐不光是游戏也是有了更多朋友的陪伴带来的,他确实从玩游戏中变得更加开心了,他与朋友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进入四年级后游戏势不可挡地占据了他的生活,成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步步紧逼,我很担心游戏会变成生活中的“唯一”!

  孩子玩游戏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大人使用各种社交媒体一样,他们只是自然的跟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入周围人都在参与的活动中,毕竟孩子也需要社交。

  我也试图压制他想玩游戏的欲望:比如让他多读书,偷偷把iPad藏起来,报名各种兴趣班,制定时间表,限制每天的screen time,不让他下载更多的新游戏,等等,但效果时好时坏,他渐渐失去了对其它事物的情趣。一旦进入游戏世界,难道孩子就注定会上瘾沉迷吗?游戏的力量让我感动恐惧!

  家长们,先别慌!要记得,你越不让他玩,他越想玩!就像减肥时过度控制饮食会很容易引发暴饮暴食。

  心平气和去接受当然是假的,坦白的说是忍气吞声地“认输”了。我后来想通了,还是面对吧。孩子现在还小,家长循循善诱,先从学习游戏开始,建立孩子与网络游戏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概念后也发现游戏原来其实不光是负面影响也有正面价值。家长嘛,永远是为了孩子好,那我们就应该站在孩子一边,与他们好好沟通,让他们愿意与我们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烦恼。

  我们的孩子,即是眼前活生生现实生活中的模样,也有隐藏在虚拟世界里的心灵,我们都需要理解与爱护。

  千万不要一味的禁锢他们,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多少孩子在摆脱父母的管制后报复性的疯狂玩游戏的例子呀。我们都明白,治理洪水要疏不要堵。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游戏的人”档案馆馆长、游戏化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长刘梦霏曾经说过,她在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说服别人,让他们明白:玩游戏不是病!

  刚一听,心想这是什么鬼!游戏让人玩物丧志,游戏成瘾怎么就不是病了?但观察周围,很多家庭都是与游戏共存,亲子关系也因为游戏变得亲密,尤其多指与父亲的关系。更关键的是,我严重缺失基本的游戏素养教育,从小到大在我的教育体系中从没有接受过游戏相关的知识,甚至无法分辨游戏的好坏,那又如何要求孩子呢?

  刘梦霏的讲座中提到从经济模式出发游戏的本质可以分成三类:作品类,消费类,和赌博类。

  1.作品类:一次性付费或按照时长付费后可以获取游戏所有内容的游戏。游戏的核心是创造出好的作品,这样会更多人愿意付费够买。

  2.消费类:免费下载,免费玩,但是游戏中会设定困难和关卡需要玩家付费升级来解决问题,所以核心在于让消费者花钱通关从而满足消费者。玩家也可以不花钱,通过技巧战胜困难去完成游戏。

  3.赌博类:玩家就是靠花大量的钱抽卡获得super power战胜其他人取得胜利,和技术无关。

  她对家长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玩作品类的游戏,监督孩子并尽量少玩消费类的游戏,坚决杜绝赌博类游戏。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答案。不想放任自流,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再干预,为时已晚。既然不可避免,就和孩子一起讨论,寻找未来。游戏带来快乐,成就感,促进社交,发掘创造力,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抽象的方式达成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训练和满足,也许他们的未来会与游戏相关呢?

  孩子如果沉迷游戏,根源不在游戏,现实生活中孩子与家长一定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孩子只愿意沉迷于游戏中获得他们需要的认可和安全感。所以先解决在家庭中的问题,家长更多的陪伴会让孩子从沉迷中走出来。

  我不是鼓吹孩子去玩游戏,但如果孩子喜欢游戏,也不想让家长太慌张。让孩子建立游戏素养,分辨好坏,设定规则,有度地适当放松。

  多一些信任,陪伴,就像其他事情一样,那些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游戏时光也将成为简单快乐的回忆。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