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留夏
“地球今夜不快乐”抑郁症专栏:
说来可笑,像我这样一个从事抑郁症研究工作的人,竟然患上了抑郁症,颇有监守自盗的意思。各种方法一一试过,才明白个中滋味,才知道以前很多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在这里以散文小说的形式分享出来,为大家揭开抑郁症的面纱,而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如果地球不快乐,今夜就让这些文字来陪伴你吧!
原生家庭一直是我不愿意碰触的话题,然而,谈论抑郁症,原生家庭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及的。
在宋慧乔饰演的《黑暗荣耀》中,亲生母亲竟然为了金钱,与仇人联手背叛她。宋一怒之下,拿起剪刀把母亲的大牌包包、丝巾剪了个稀碎。而母亲却对她拳打脚踢,并冷笑道:你永远也躲不掉,我很容易就能找到你的住处,想切断血缘?哼,哪有那么容易!
看到宋慧乔坐在车里痛哭,屏幕前的我也跟着默默流泪。
据我所知,抑郁症患者中,不少人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扰。其中一部分人,正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创伤,才导致了抑郁发作。
(一)比如重男轻女或父母偏心。
在我老家山东,重男轻女曾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才逐渐淡化、慢慢好转。我的很多同学,或多或少都曾面临这样的处境:在家里被忽视、甚至不公平对待。
我很想问一问她们家里的老人们:知道独孤信吗?人称“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大女儿独孤般若,封北周皇后;四女儿独孤曼陀,生子名为李渊;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是为史上鼎鼎有名的独孤皇后。
可转而一想,他们如果因此才对儿孙们转变态度,恐怕孩子们仍然不会幸福。因为这种善待并非出于爱,以功利为开端的付出,也必将以功利收场。今日有限的给与,将来怕是都要连本带利狠狠地讨回来。
父母偏心,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龙生九子各不同,孩子们的性格、天分迥然各异,原本是再正常不过了,可父母却往往有自己的喜好与偏爱。
语文课本中讲的《郑伯克段于鄢》,就是一出活生生的家庭悲剧。郑庄公的母亲在生他时不顺利,从此便不喜欢他,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共叔段娇纵跋扈,加之家庭嫌隙无法弥合,最终郑庄公在一个叫鄢的地方,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前面提到的隋朝独孤皇后,亦是因为偏心,废掉了亲儿子杨勇,改立小儿子杨广为太子,日后成为二世亡国的隋炀帝。
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案例。但在一个家庭中,若父母总是将过多的时间、金钱、精力、赞美给予一个孩子而忽视另一个,无论是刻意,还是无意,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出现:愤怒、嫉妒、仇恨、抑郁或将因此而生。
(二)原生家庭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父母吵架或离异。
前面的文章中曾说过,父母离异本身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离异,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态度。比如,离异之前,父母有没有跟孩子沟通过?离异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和争吵,父母是否会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把孩子卷进来?利益之后,是仍然关心和照看孩子,还是将孩子抛之脑后而去奔赴自己的新家庭?
此前的王力宏案,近期的大S案,都是因为离婚夫妻双方撕破脸,闹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吃瓜观众在窥探别人隐秘生活的同时,也想一想他们的孩子该有多可怜吧。
而另一些时候,家庭看似健全,但是父母却整日争吵,这种情况实则伤害更大。而外人也总会拿道德来绑架孩子,“我爸妈也吵架”“再怎么吵他们也是你爸妈”诸如此类的话,来规劝孩子要对父母态度好一些,或者不要埋怨他们。当真是哑巴吃黄连,难言之苦无处可诉。
(三)原生家庭的伤害,也可能源自家庭暴力。
我认识的CBC(加拿大出生的华裔)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读幼儿园的时候她很挑食,父母为了均衡营养,便唬她说“午饭一定要吃完,吃不完回家打手手”。有一次,午餐时间结束了,老师见她饭盒里还有剩菜,就问:“你还饿吗?如果不饿,这些带回家再吃吧。”她赶忙摇头:“不行不行,吃不完回家会挨打。”老师听完,立马报告给了加拿大社会服务部门(social service),当天就有专人上门,去调查她父母“打孩子”事件。当然,最后误会解开了。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传闻,不知是真是假。据说有位富豪,生了很多儿子,他奉信适者生存,让孩子们相互竞争,只有能力出众的人才能得到父亲的爱。而富豪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对他不是拳打脚踢就是冷漠至极。他小小年纪自己出去打工挣钱,摔伤之后,父亲弃之不顾。更让人生气的是,父亲经常暴打他,甚至用锥子扎他的脸。
而有些家庭,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严重。考试考砸了,家长用皮带抽几下,被视为“再正常不过”。然而,这就是一种暴力,对孩子来说或许就会造成伤害。
(四)有时,父母的性格也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戏精父母的存在,会让本该温馨的家庭港湾充满抓马剧情。比如,有些父母会道德绑架孩子,“我都是为了你才xxx(放弃事业、忍受你爸)”,紧接着就像报菜名一样,开始细数生娃如何毁一生;再比如,有些父母你只要稍微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就开始阴阳怪气:“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管不了啦,我们老了,不中用了”;我还亲眼见过更奇葩的家长,就因为女儿不太喜欢吃她做的一道菜,就委屈得当众开始掉眼泪……
强行干预子女人生的父母,也不在少数。随意更改子女的志愿,粗暴干涉子女的婚恋,甚至像电视剧里那样跑去子女单位吵闹的狗血桥段,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这样的家庭,就像绑在腿上的沙袋一样,孩子前行时常常不堪其重。
而原生家庭的伤害,最让人痛苦的地方,在于即便你可以远离和摆脱他们的纠缠,却发现永远无法再重获一个家庭,一双父母,一份爱。父母永远在你的生命里缺失。
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总的来说,针对原生家庭问题,心理咨询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有毒的家庭要及时止损,保持距离。如果父母还在持续伤害你,你要适当地远离他们,并且划清界限。如武志红所说,你对于家庭的责任是有限的。不需要为了原生家庭,去埋葬你的一生。
第二,关于父母之爱的缺失,不要试图去填补。原生家庭不幸的人,仿佛生命中有一个洞。我们本能地想要把它填平,却发现总是徒劳无功。
这个洞,父母自身恐怕无法为我们填补,我很少见到哪个父母会在某一刹那突然洗心革面,重新做父母。指望他们改变,往往会失望更大。
而若是寄希望于其他人、其他关系,则是另一段孽缘的开始。比如企图通过爱情来弥补这份空白,爱情则会被压垮。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洞存在着,无论它占据的是你内心一小块地方,还是几乎覆盖了你心灵的全部,都不要试图去理会它。我们能做的,是拓展自己生命的疆域,让你的世界变大、变得更广阔,这样,原来的洞,看上去就会越来越渺小。
开拓人生,可以有很多方法:拥有自己的事业,组建自己的家庭,维系新的社会关系,去大千世界走一走、看一看。无论是什么,当你停止填补无底洞时,当你终于放下铲子、向前启程时,你或许都会离自己的伤痛越来越远。
第三,接受父母。接受,并不等于认同。只是承认这份无奈,并停止徒劳的挣扎。
坏人也会有孩子,蠢笨的人也可能有子女,不懂爱和不会爱的人也能找个伴结婚生子。刘邦逃命的时候,因为担心马车跑不快,就把儿女(后来的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刘盈)踹下车,若不是被车夫夏侯婴救下,他们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古往今来,就是有这样的人,而这样的人也成为了别人的父母。
我们对父母抱有期望,是因为小时候在我们眼中,他们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误以为:我们懂得的道理,他们自然也懂,我们能做的事情,他们自然也可以做到。可长大以后才发现:时代不同,每个人也不一样,他们或许已经在自己的能力、眼界、水平范围内做到极限了。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不是为了让他们好受,而是为了让自己好过。
第四,学会爱自己。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要起茧子了。可是,爱自己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练习。
爱自己,首先不要总是批评自己。父母没有夸奖过我们,如果我们也一直自我批评、自我否定,那我们跟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希望父母怎么对你,就怎么对待你自己吧。
其次,要偏爱自己。因为其他人给的爱不够,所以我们只好偏爱自己。你或许非常为父母考虑,总是心疼他们、体谅他们,可最后发现他们不体谅你、不顾及你的感受时,愤怒就会加倍。这样容易心理不平衡:我替你们考虑那么多,你们怎么就不为我着想呢?
在一次次的争吵之后,我们终于认清了现实: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其他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那我们也应该先守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平衡。就像一个四面的跷跷板一样,其他三人都稳坐自己那头,你如果让步、向前移动,家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虽然听上去很悲伤,但这或许是唯一的解法。
第五,别被唾沫星子淹死。如果有了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那么就千万不要再有一颗玻璃心。当你去守护自己的权益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阻力。
最大的阻力,或许正是来自父母。他们会讲出一大堆道理,甚至引经据典地来逼迫你。你如果让步,如果妥协,那就只能被打回原形,在无休止的痛苦中轮转。人确实是应该孝敬父母的,但难道父母就不该善待孩子吗?
最多的唾沫星子,恐怕会来自亲朋好友、街坊邻里。七大姑、八大姨,在你受气的时候没见他们出来,等你要自我保护时,才知道这世上竟然有这么多人都可以叫作亲戚。他们自身有可能就是问题父母之一,他们帮助你的父母对你进行“改造”,或许是因为他们也在捍卫他们自己。
指责也可能来自你身边亲近的人,比如恋人。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但我觉得吧,如果你的爱人总是帮着有问题的父母,来给你一起施压,那还不如分了吧。当然,你也可以让对方替你去孝敬父母,既然她/他那么理解,那就代替你去给咱爸咱妈做牛做马呗。
倘若好朋友、好闺蜜,不能理解你,反而数落你的不是,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方若只是表达他们的观点,或许还在接受范围内;但如果打着正义的旗帜,经常对你说教,那我觉得这样缺乏同理心的朋友,可能不止在父母的问题上,或许在其他很多事情上,都不会站在你这边。你或许应该考虑,建立起关系边界,不要让对方越界来干预你的人生。
家是风筝的线,是海草的根。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像断线的风筝,如无根的浮萍。想一想要如此飘摇一生,不免觉得无比凄凉。可是,也正是因为没有了羁绊,我们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在大千世界中恣意遨游。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只因我们别无选择。
与其浪费漫漫一生,寻找失落的根基,不如继续向前漂流,与身边的小鱼小虾,一起奔赴远方的大海中去吧。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