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熙妈
最近在一个颇为流行的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帖子,题目是:加拿大令人绝望的教育,竟然不教知识?点进去看了一下,大致就是说一位来加拿大的陪读妈妈跟着孩子去field trip,看到老师就是教教孩子纪律问题,都没有教知识,不免抓狂。下面的评论也是各种各样。有人劝说道,如果你没想好,还是带着孩子回去卷知识吧。
还记得好几年前有次回国,在一个饭局上,一位当地资深的中学校长一脸不屑地说,外国的那些小孩看着怪快乐,脑子里都是空的。我一向信奉一条原则,绝不与想法不一样的成年人争辩,于是一笑而过。
这次看到这个帖子,我就专门查了一下“知识”这个词的定义。Oxford languages定义是,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你看,知识并不只是做卷子、背课文哦。那老师教孩子守纪律、懂规则算不算知识呢?当然算了,而且是真正的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不是吗?
K同学在加拿大刚进入Kingdergarten的时候,我也有过一丝疑虑。孩子每天背着内含一只午餐盒和零食的书包去了学校,也没有课本,乐颠乐颠地来回。但仅仅一周后,五岁的男孩子突然变得彬彬有礼,张口就是谢谢、对不起。一直到现在,总是带着感恩与担当在家里出现,令我常常感到温暖。学校开家长会,小小的身子站在教室门口,像模像样地介绍老师和家长,然后带领家长到自己的座位上介绍这一学期都学了什么?孩子学会了落落大方地待人接物,学会了口齿清晰、逻辑有序地回顾学校里的流程。这不算知识吗?
后来作为class parent,我跟着K同学的班级参加了很多次的field trip,也感触颇深。老师带他们去看话剧、听音乐会、看球赛,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什么时候安静,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喝彩,什么时候才可以起身离席。而这样的社会规则,我们很多后来的成年人似乎还并没有十分清楚,甚至会在一些公共场合留下行为粗鲁的印象。他们去图书馆,老师用填写通关护照的方式教他们了解图书馆运营原理,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查找图书。这些不是最实用的社会知识?
每学期结束,孩子们带回来一个大纸袋,里面就是这学期所有的语言或数学的书面练习、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学期中每次的作品都会在班级或学校走廊里展出,署名都是artist谁谁谁。你说,孩子们能不自信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分子。我也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孩子开始有了很强的审美能力,自己的衣服鞋子也会有很好的色彩搭配。
记得有次打喷嚏,K同学马上告诉我该怎么做。在学校里,老师会明确向他们展示咳嗽或打喷嚏就用手肘遮住口鼻。对小孩子而言,简短的指令和身体语言就是最好的道理,远胜过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次在学校图书馆做义工的时候,一个班级的孩子进来上课,其中一个孩子跑了起来。老师看到,只是轻声对他说no running,然后让孩子退回去重新进来,孩子就乖乖地慢慢走进来。这不都是最好的知识传授?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校会组织孩子去滑冰、滑雪、野营、远足。K同学至今偶尔还会给我描述他们在湖边露营时看到的星空留给他的震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菜园,跟着老师种植蔬菜并观察其成长的过程。这种亲近大自然带来的对自然的敬畏是做多少道题也换不来的。
当然,学会爱以及如何表达爱也是重要的内容。每逢节假日,孩子们早早就开始亲手制作送给家人表达爱的作品,手绘的卡片,工艺品等,我还收到过K同学亲手制作的润唇膏作为母亲节礼物呢。从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就开始做义工帮助别人了。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午餐时帮助低年级同学,上学放学到校门口指挥交通。每一样工作都是经过正经培训上岗的,比如指挥交通就是温哥华警局派警官上门培训呢。
尊重孩子们的职业理想,给予孩子们接触了解不同职业的机会也是难能可贵。消防局会把一辆消防车开到校门口放一天,全校同学按班级进入任意触摸感受内部的构造。每学期都有作家上门给孩子们上课,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成长故事,让孩子们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只要你愿意。学校的乐队你进去跟着吹个号、吹个长笛两三个月就让你上台演出了,不少孩子由此就爱上了一样乐器。贯穿整个小学的越野跑以及中小学都有的各种体育俱乐部也让很多孩子养成终生运动的好习惯。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实质吧,在实践中体验并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成为终生的寄托。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人们会被卷入一个漩涡不停的卷下去?可能问题的根本就来自于一种人上人的概念,一旦你不愿意卷或卷的力度不够,就会沦为人下。而加拿大这个系统让孩子感受不到这种压力。首先,成绩单是隐私,学年结束,每个孩子拿到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自己的report card,只需拿回家给家长看,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就够了。不用担心排名和示众。平时班里也没有什么班长,所有的班级责任大家共同承担。老师会分配好谁谁负责黑板清洁、谁谁负责抬午餐箱,谁谁负责去还班级图书,总之人人都有份,主打一个平等。到了圣诞之类的节日演出,也是大伙都上,唱歌跳舞谁都不拉下,就连高位截瘫坐着轮椅的同学也一样。运动会并不是跑的最快、跳的最高的同学的专属,也是大家都参与,分成不同的组别,所有的项目都比一遍,讲究的就是一个团队精神。
如果你真觉得他们不学东西,不免有些好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一直都是老师重点培养的内容。还在学前班就开始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阅读一定的时长。老师会每周发一张表,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孩子回家阅读的书名和时长,这个作业是一直延续好几年的。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这个好习惯一旦形成是会令孩子受益终生的。到了四五年级就开始小说研究了,相当于孩子开始学习写文学评论了,这还不厉害?
小学里每年会有一次高年级的科学展,到了这个展上真的是大开眼界。你要说人家脑子里是空的才是荒唐呢。孩子们都有像模像样的展板,各种有关电的、植物的或者力学的模型展示、原理讲解,有主讲人在展板前招呼大家来看并进行知识普及。再看看人家的书面解释已经是我们大学论文的框架和雏形了。知识不是填了多少标准答案到脑子里,而是建构了一种独立运作的思维模式,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大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沐浴过人性光辉,懂得去爱身边的人,会为一本爱不释手的书籍而激动雀跃,能够包容不一样的人或事,对自然有过深深的敬畏,对某一个爱好或领域充满求知欲、愿意废寝忘食地探索。。。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来了之后发现加拿大没有像国内那样每天让孩子做卷子、沉浮题海,顿时觉得内心无比慌张,甚至无法接受。对这样的家长,我确实要说一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加拿大的教育看来是不适合的。你还是想好了再来吧。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