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人"返城潮"来袭!加拿大打工人集体抵制
2025-08-30 15:47:51

触目惊心!加拿大度假圣地枪声四起, 弹壳遍地! 网友怒吼: 别让加拿大变成"新印度"

近日,加拿大安省的度假胜地马斯科卡火了,但这次不是因为风景如画,而是一座桥突然变成了“打靶场”——多伦多视频显示,一批又一批印度人跑到在这里疯狂开枪,还把画面发上网炫耀!在其中一段视频中,两名男子开车停在桥上,下车后直接掏出步枪,对着远处猛扫。地面上散落着大量弹壳。视频被转发到X上后立刻引发轰动。

有网友直言:“我们不能让加拿大变成‘新印度’,这些人必须回去。”更离谱的是,这并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一系列持续发生的“桥上开枪秀”。另一段视频则显示:在同一座桥上,一名男子手持一支长枪反复射击,声音震耳欲聋。还有一段视频显示:两名男子分别手持步枪和手枪,在桥上疯狂开枪,身边还有两人悠哉围观。事后画面显示,桥体与一处标志牌被子弹击穿损毁。还有更多类似视频,不仅秀“打枪”,还展示“军火库”般的场景。有网友爆料:这座桥周围已经堆满了成千上万个弹壳。

事件迅速惊动警方。安省省警(OPP)已确认:他们正在积极调查,并呼吁知情人士提供线索。OP警告:在公共区域随意开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任何危及他人安全或造成财产损坏的行为,都可能面临指控,包括:鲁莽使用枪械蓄意破坏或损坏财产未经授权持有或开枪警方强调:违法者可能面临刑事指控、枪械没收,甚至监禁。

30万人"返城潮"来袭!加拿大打工人集体抵制 拒绝消费、上班划水抗议

最近,多伦多打工人被一纸“返岗令”逼疯了。安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宣布,从2026年1月5日起,省府所有公务员必须每周5天回办公室上班。这意味着,疫情期间的混合办公模式(3天到岗+其余远程)彻底终结。不仅如此,四大银行、Rogers等大企业也全面收紧返岗政策,下个月起要求员工至少每周4天返岗。这些举措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带动更多企业跟进。按估算,到2026年,至少有10万公务员每周5天回办公室上班,另有20万金融业员工每周4至5天进入市中心。一句话:30万人返城潮要来了!

社交媒体很快炸锅。有人在多伦多Reddit论坛发帖称,自己将“在被迫返回办公室期间,不在市中心花一分钱”,并呼吁其他人加入这场抵制行动。 这条帖子火速冲上热帖榜,短短12小时就收获1100个赞,500多条评论。支持者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计划:自带午餐:不在市中心吃饭;喝办公室的咖啡:星巴克再见;低效对抗:故意在工位上“划水”,以此向管理层证明居家办公更高效。

但也有人批评这种做法“幼稚”、“矛头错了”。 “这算哪门子抗议?你这是在伤害无辜的本地商家,而不是要求你返岗的雇主。” “没错,这太扯了。拿着高薪的办公室白领嫌通勤累,那些做餐馆、便利店、清洁工的基层员工怎么办?他们没得选。”

返岗令不仅带来情绪反弹,更让通勤陷入地狱。据统计,过去两年,多伦多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已涨到34.9分钟——是加拿大各大城市中最长的;TTC有轨电车常常堵路,地铁线路“慢行区”广布,GO火车突发延误不断;高峰期的车厢人满为患,打工人形容自己是“每天被压缩成沙丁鱼”。根据TTC的乘客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满意度为81%,而2025年5月降至75%,主要抱怨集中在准点率。

其实,返岗令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矛盾。自疫情以来,多伦多写字楼空置率一路飙升,市中心一片冷清。市府甚至考虑把部分空楼改成住房,但专家提醒,这种改造成本极高,且几乎不可逆。因此,返岗令的推行不仅涉及工作模式调整,也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对许多员工而言,返岗意味着更多通勤时间和额外支出,但却不是为了效率,而是被迫给空置写字楼“输血”。

大家觉得强制返岗真的能带回效率吗?还是只会带来更长的通勤、更高的开销,以及更多怨气?欢迎留言讨论。

川普关税被判违法 法官痛斥总统越权! 1420亿关税或要退 白宫愤怒反击

周五,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宣布川普总统对加拿大等多国征收的关税属于违法行为!不过,这些关税暂时还不会取消,法院给了川普政府时间上诉到最高法院,一场更激烈的法律大战即将上演。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11位法官以7比4的票数支持了此前贸易法院的判决。法官们认为,川普的行为超越了总统的权限范围,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以及数十个贸易伙伴挥起了关税大棒,把全球贸易搞得一团糟。判决一出,川普立马在社交媒体上开火回击:“所有关税仍然有效!”他还气愤地称这个法院“高度党派化”,显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川普动用的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把“尚方宝剑”。这部法律本来是用来在国家安全紧急情况下控制经济交易的,但里面压根就没提到“关税”这个词。更要命的是,美国宪法明确写着,关税和税收这种事儿得国会说了算,不是总统一个人能拍板的。法院在判决书中毫不客气地写道:“这些关税没有得到法律授权。”

川普曾利用这项法律推行两大贸易政策:一个是对几十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声称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另一个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反走私关税”,指控这些国家让芬太尼流入美国。代表受害企业的律师杰弗里·施瓦布(Jeffrey Schwab)总算松了口气:“总统不能想征关税就征关税,法律没给他这个无限权力。这个判决保护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白宫当然不服气,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回应说:“川普总统的做法完全合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我们期待最终胜利。”

上诉法院的这项决定,对加拿大来说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川普在3月份突然宣布北部边境出现芬太尼紧急状态,对加拿大征收了全面关税。8月份更是把税率提高到35%,理由是加拿大搞报复性关税,还不好好配合打击芬太尼。可是数据打脸了,美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显示,在加美边境查获的芬太尼还不到全美查获总量的1%。这点数量说成国家紧急状态,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除了这些“紧急状态关税”,加拿大还得承受钢铁、铝、铜和汽车的关税重担。川普用的是另一部1962年法律的权力,这个倒是没被法院否定。法院里也有不同声音。4位持异议的法官认为,对加拿大他们的关税其实是“谈判筹码”,用来让这些国家在打击芬太尼方面更配合,他们觉得紧急状态法律应该给总统更大的灵活性。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钱的问题,如果关税最终被取消,美国政府可能得把已经收的进口税退回去。截至7月,关税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42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这要是退回去,美国财政部肯定头疼。

美国司法部在文件中警告,取消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川普也在网上放狠话:“如果这些关税消失,对国家来说就是彻底的灾难。”这场官司最初是几个州的检察长和一群美国企业联合发起的。他们抱怨关税增加了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伤害了依赖进口商品的小企业和消费者。

大温广场舞火出圈了!白人女孩领舞,华人大妈齐跳印度舞

近日,在Reddit论坛上,一段发生在大温列治文亚裔社区广场的暖心小视频火了。画面里,一位白人女孩化身“舞蹈老师”,带着一群华人阿姨们,随着鼓点强烈、节奏明快的音乐,跳起了印度旁遮普的经典民间舞。

阿姨们一边认真模仿女孩动作,一边笑容满面,现场观众也被这股热情感染,纷纷停下脚步驻足、围观。这段视频之所以走红,不仅因为舞蹈本身的热闹,更因为它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认可。或许,它的核心并不是“舞蹈”,而是“社交”。

在中国,广场舞早已成为中老年人最日常的集体娱乐方式。无论是傍晚的城市广场,还是乡镇的空地,只要有一段音乐,就能带动一群阿姨自发起舞。随着华人移民的脚步,广场舞也悄然走向了世界。这几年,大温不少地区都有一群叔叔阿姨跳广场舞的身影。

今年年初,温哥华Metrotown商场就因为广场舞热闹过一回。阿姨们在一楼跳得起劲,二楼的大爷大妈看得高兴,直接跟着节奏摇起来。这一幕直接把现场气氛带爆,仿佛一秒梦回国内广场舞现场。没想到,这股热潮越刮越大,不断有网友分享在大温各地偶遇广场舞的经历。网友A笑称:“在丽晶对面的图书馆广场,一大早就能遇上三拨广场舞,还有一波老人舞剑。太阳一照,音乐一响,原本冷冷清清的街头瞬间热闹得跟演唱会一样。”

网友B表示:“上个月周六我去的时候,还看到过像南亚裔的一群人在同一地点跳舞,不过上喊口令跳的那种,也挺欢乐的,其他固定的有一组江南风的舞蹈,一组蒙古族风格的舞蹈,虽然不专业,但都挺有生命力的,结束后都礼貌地感谢领舞。”不少华人网友还留言说,自己也想加入,或者让年迈的父母参与,不仅能消磨时间,还能锻炼身体。

在国内,有些地方跳广场舞可能会被嫌吵、甚至招骂。但在大温,网友们普遍觉得这种现象挺好。阿姨们跳得开心,也没有影响到别人,不同族裔都能一起加入,现场氛围开心又热闹。评论区里也几乎没有歧视或负面情绪,大家都把它当成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几年前,广场舞在大温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接受。比如,列治文Lansdowne Mall就曾因为大爷大妈们兴起的广场舞引发强烈反对。当时有网友提醒:“跳广场舞要知道自己占用了公共资源的觉悟,不要以为健身就最大,不能再打扰别人。”

事实上,在大温广场舞活动整体上是合法的。大多数舞队都会选择在清晨、商铺开门前的时段,而且通常会事先征得场地方的同意,不会随意占地。当地也有噪音条例(Noise Bylaw),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和音量范围内,就不算违规。只要不堵路、不妨碍交通或公共秩序,广场舞不仅被允许,甚至被视为一种促进社区交流和健康生活的积极活动。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